家庭教育:目前有很多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亲子行为

发布时间:2022-02-25   来源:今题网    
字号:

在家庭教育中,到底应该是以父亲为主,还是应该以母亲为主。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答案,觉得非常的有道理。


“父亲和母亲的教育同样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配合,而不是相互争夺教育的主角关系。男主外,女主内,并不单单指的是如何生活,他同样适用于如何教育孩子。母亲负责孩子的内心安全感,父亲负责孩子的外在韧度”


如果对于孩子的教育,总是处于争夺权的状态,那么,对孩子来说,已经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他会感到茫然无措。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合作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01

母爱的重要性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利用恒河猴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的过程是横河幼崽在脱离母猴的情况下的大脑发育过程。


最终的实验结果是,在没有母猴的陪伴下的幼崽,表现得软弱,不合群,自卑,恐惧。


可见母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第一时间是与母亲产生联系的,比如哄孩子睡觉,喂奶。


在此过程中,与母亲产生了极强的依恋感。刚出生的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玩,就是找妈妈这件事情了。所以你会发现,刚出生的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程度更强于爸爸。


母亲就像一个韧带,缓冲着孩子与这个社会的磨合过程。反之,孩子可能会有极大的心理问题。恒河猴的实验,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在对他的行为进行修正和教育。她所给到的东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心安全感和行为指导。


1.内心的安全感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诸多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挑战。所以孩子必须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后勤保障”,才能使得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这一切。


就像从小被带走的恒河猴,没有母猴的陪伴,他是不敢与同类幼猴一起玩耍的。


而目前有很多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亲子行为。


比如对孩子的轻柔抚摸,为孩子洗澡,安抚孩子睡觉等等各种亲密举止。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很有勇气,进而尝试一些。


当然,勇气仅仅是一种能量的体现,并不代表孩子对待一件富有挑战的事情应该如何去做,这同样需要母亲的指导。


2.指导性


母亲的教养方式,是以传授和镜像反应的方式教导孩子。就以与他人沟通合作为例。


传授通常是以语言的方式,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沟通,热情且言语礼貌。


镜像反应通常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做给孩子看,让孩子学会应该如何更好地与其他人沟通合作。


这就是我们中国所说的言传身教。母亲总是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以不同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引。


反之,如果孩子天天玩手机,其实第一责任人,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02

父爱的重要性

了解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明智的父亲。——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这句话非常的经典,而且很正确,但是很多的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并不了解。究竟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因为出现了沟通断层。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通常父亲在孩子的眼中充当着两个角色,一个是榜样,另一个则是害怕对象。


如果说父亲充当着前者的角色,会有很大的沟通空间,因为孩子视其为榜样,所以幻想长大后成为爸爸的样子,自然愿意和父亲亲近和沟通。


反之,如果是后者,一切沟通都不会发生。


如果要避免后者情况的发生,一定要注意亲子活动中的一些细节。


譬如体罚,这是极不可取的教育方式,教育一定是以友善疏导为出发点的,而不是通过对其心灵进行打击,虽然在这种放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见效快的效果,但是也在潜移默化中种下了“爸爸是恶魔”的阴暗种子。


然后不幸的是,一直以来,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父亲一直扮演着惩罚孩子的角色。


比如母亲偶尔说这样一句话:“看你爸爸回来怎么收拾你。


父亲在家庭中是权威的象征,这句话无疑将父亲推向了暴君的角色。


无论是父亲的粗暴教育方式还是用以父之名进行喝止,这都无意是在破坏父子之间的关系,便再也不会将父亲视为榜样,更不会视为朋友。


如果说母亲炸断了父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对于炸桥的母亲来说,孩子也会心生恐惧,毕竟任何人面对威胁,都是不舒服的。


如果说父亲处理事情的方式是热情且积极的,而不是粗暴的,家庭成员将会视他为中心并加以尊重,他是一个好爸爸,同样也是一名好父亲,妻子和孩子并愿意与之相处。


孩子不会感到孤立,也不会有任何的思想束缚。有什么样的话,都喜欢和父亲或者母亲讲述。莎士比亚眼中明智的父亲不正是如此吗?


03

婚姻的本质是合作

儿童的性格模式是在其父母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父母和他们培养孩子的方式又是由他们所处的文化的社会结构决定的。一般的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培养处”,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养成了性格,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这种性格能使他适应他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弗洛姆


婚姻的本质是合作,当然,我指的是方方面面,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说婚姻关系总是抱着驾驭对方的态度来相处,必然是不和谐的,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作用。


确切地说,不懂得合作的父母会让孩子感到茫然无措。


譬如,父亲盲目维护自己的权威,那么,家庭中的男孩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并效仿,而女孩则感觉自己的地位是低下的。给人的感觉则是,婚姻更多的是一种阶级关系,而不是相爱关系。


反之,如果母亲认为自己应该是权威的,那么,女孩便会效仿,变得尖酸刻薄,男孩则会懦弱,不喜欢社交。


人都是自私的,往往是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的。父亲权威,儿子认为对自己有利,便效仿,母亲权威,女孩认为对自己有利,也会仿效其作风。


婚姻如果脱离合作的本质,总是倾向于相互的对立驾驭关系,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不会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产物,同样也不会积极地进入社会。